欢迎莅临东莞协和气体有限公司
    热门关键字:横沥高纯氦气,横沥氙气,横沥六氟化硫,横沥激光气,横沥高纯氩气,横沥高纯氮气,横沥高纯氦气,横沥甲烷,园洲高纯氦气,园洲高纯二氧化碳,东莞高纯氮气,东莞高纯氩气,东莞高纯氧气,东莞液氮,东莞液氧,东莞液氩,东莞氧气,东莞混合气,东莞氮气,东莞氩气,东莞特种气体
     
     

    热门下载

     

    联系协和

    东莞市协和气体有限公司

     

    行业新闻

   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->行业新闻

    一种用于分离乙烯和乙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分离方法

    2025/9/4 16:54:17

    0

    一种用于分离乙烯和乙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分离方法

    根据专利CN108671893B的说明,以下是对该材料及分离方法的全面解析,涵盖核心结构、工作原理、应用实例及技术优势。


    一、材料核心结构与创新点

    1. 材料组成

    • 化学式Cu₂(pzdc)₂L·2H₂O

      • 4,4’-联吡啶、2-氨基吡嗪、1,2-二(4-吡啶基)乙烯等(权利要求1)。
        作用:通过配体调节孔道尺寸(0.5-0.8 nm),匹配乙炔(分子尺寸0.34 nm)和乙烯(0.42 nm),实现分子筛分效应。

      • pzdc:吡嗪-2,3-二羧酸(低成本、水溶性好)。

      • L(有机配体):可调控孔径的关键组分,包括:

      2. 结构特点

      • 三维网络:铜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刚性框架,孔道均匀(图1 XRD表征)。

      • 高稳定性:耐水汽(60%湿度下7天性能不变)、耐再生循环(5次以上吸附-再生后选择性不变)。

        (图1:实施例1材料的XRD表征,证明结构稳定性)


      二、制备方法(低成本、环保)

      1. 合成步骤

      graph TB
          A[混合原料] --> B[水相反应]
          B --> C[洗涤纯化]
          C --> D[真空干燥]
      • 原料配比:铜盐(如高氯酸铜): pzdc : 碱(NaOH/KOH): L = 1:(1-5):(1-5):(0.5-15)(摩尔比)。

      • 反应条件:纯水中10-50℃反应0.5-12小时(无需有机溶剂,减少污染)。

      • 纯化:水洗→甲醇洗→真空干燥(30-120℃, 6-24小时)。
        优势:成本降低50% vs 传统MOFs(省去DMF溶剂),适合工业化放大(实施例1-12)。


      三、分离方法及工作流程

      1. 分离原理

      • 选择性吸附

        • 乙炔因较小尺寸和极性优先进入孔道(乙炔偶极矩2.7 D > 乙烯0 D)。

        • 吸附后乙炔占据孔道,乙烯被排斥在外。

      • 操作参数

        参数最优值范围
        温度0℃-5~50℃
        压力100 kPa100~1000 kPa
        混合气比例乙炔:乙烯=1:99可含其他气体

      2. 工作流程

      1. 吸附:混合气通过吸附床层,乙炔被选择性捕获。

      2. 穿透:乙烯先穿透(6-8分钟),乙炔延迟穿透(16-60分钟)(图2)。

      3. 再生:真空或惰性气体(50-150℃)脱附2-72小时,恢复吸附性能。

        (图2:实施例1的穿透曲线,乙炔延迟穿透实现分离)


      四、应用实例:乙炔脱除工业模拟(基于实施例5)

      1. 场景设置

      • 原料气:裂解气含1%乙炔、99%乙烯(模拟石化厂尾气)。

      • 吸附剂:以2-氨基吡嗪为配体的MOF(Cu₂(pzdc)₂(2-氨基吡嗪)·2H₂O)。

      • 条件:25℃, 100 kPa,吸附床层填充100 mg材料。

      2. 分离效果

      • 吸附量

        气体吸附量(mmol/g)
        乙炔1.683
        乙烯0.342

      • 选择性:乙炔/乙烯吸附比达94(IAST计算),远超活性炭(<5)。

      • 穿透时间:乙烯8分钟穿透,乙炔60分钟穿透(图6),分离效率>95%。

        (图6:实施例5穿透曲线,乙炔显著延迟)

      • 再生性:5次循环后吸附量保持98%,水汽环境下稳定性不变(图5 XRD验证)。

        (图5:实施例5材料的XRD,水汽暴露后结构未变)

      3. 工业价值

      • 替代加氢工艺:避免催化剂中毒(乙炔使催化剂失活)、无爆炸风险。

      • 环保性:省去DMF溶剂(传统吸收法溶剂消耗200吨/年·装置)。


      五、性能优势对比

      指标本材料(实施例5)传统吸附剂(活性炭)加氢脱炔工艺
      乙炔吸附量1.683 mmol/g0.5 mmol/g-
      选择性(乙炔/乙烯)94<5转化率50%
      稳定性耐水汽、5次循环无衰减易粉化催化剂寿命短
      成本原料廉价($10/kg)高压操作能耗高
      安全性无爆炸风险安全飞温风险

      技术突破

      • 孔径精准调控:通过配体L(如2-氨基吡嗪)优化孔道,实现分子级筛分。

      • 绿色合成:水相反应减少有机废液(传统MOFs合成废液达80%)。

      • 一劳永逸:再生简单,寿命长,适用于乙烯精制、电子级气体纯化等高端领域。


      六、结论

      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通过低成本水相合成 + 孔道可设计性 + 高选择性吸附,解决了乙烯精制中乙炔脱除的行业痛点。其稳定性、再生性和环保性(如实施例5在工业模拟中的表现)标志着新一代吸附分离技术的成熟,有望替代高能耗的加氢工艺和污染性溶剂吸收法,推动石化工业向绿色高效转型。


      上一篇:液态氮桶三部曲 : 储存、维护与挑选

      下一篇:没有资料

      相关产品
       
       
      东莞市协和气体有限公司    粤ICP备2024209154号
      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骏发三路123号7号楼202室
      全国热线电话:138-2729-6318
      公司电话:137-6329-3778
      协和气体二维码
      TOP